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钱惠丽 | 熔铸“梅花奖”的精神品格
★
编者按
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
钱
惠
丽
QIAN HUILI
越剧徐(玉兰)派小生
国家一级演员
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第1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中国戏剧梅花奖自1983年创办以来,中国戏剧的舞台上,一场绚丽的艺术盛宴从未停止。中国戏剧奖项中的“梅花奖”闪烁着文化光辉,树立了独一无二的地位。首先,要热烈祝贺中国戏剧梅花奖迎来了40周年庆典。在过去的40年中,它见证了中国戏剧艺术的蓬勃发展,不仅激发了无数戏剧工作者的创作激情,还传承了中华文化中独有的精神品质,熔铸成中国艺术精神的宝贵财富。
梅花常常被用来寓意坚韧不拔、不畏艰险、淡泊名利、高尚纯洁的品质,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意象之一。“梅花奖”正是秉承着“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内涵,成为中国戏剧领域的瑰宝。当下,我们常谈表演艺术的传承,我想非常重要的是表演技艺的用心传承,与此同时,也不要忘记那份熔铸了梅花意象内在精神的品格的传承。
我深感荣幸能够与“梅花奖”结缘,要感谢这个时代带来的机遇和荣誉,也要感谢艺术生涯中的那些苦寒的磨砺以及在艺术道路和人生困境中给予我帮助的贵人们。这些前辈艺术家和引路人身上所熔铸的坚韧不拔、不畏艰险、高尚纯洁的品格,一直在我前行的道路上启发和引领着我。
一
我的家乡是浙江诸暨,那里山水秀丽,人文底蕴丰厚,从小在这里成长,这些山水人文也都无形地滋养着我。家人的教诲和陪伴也在我健康成长的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让我难以忘怀的一年是在1977年。那一年,我偶然来到电影院,看到了徐玉兰老师扮演的贾宝玉,她动人的唱腔、潇洒的风度和出色的表演深深地感染了我。可以说,我被这栩栩如生的表演深深迷住了。从那刻起,我心底埋下了学戏的梦想种子。我渴望学习越剧,学好越剧,有一天能像徐老师一样演绎经典角色,成为一名备受尊敬的演员。
或许正是这份执着,我一直在前进,珍惜着每一个学习和表演的机会。终于在1980年,我成功进入戏校,开始了学戏的旅程,不辞辛苦地练习唱腔和戏曲基本功,真正体会到了中国戏曲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艰辛,也真切感受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
期间,由于特别喜欢《红楼梦》中的唱腔,我选择了学习其中的“哭灵”一段。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遗余力地模仿徐玉兰老师,无论是唱腔还是表演动作,都努力朝着“像”的方向前进。这段《红楼梦》的学习和表演让我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最终在浙江省专业剧团青年演员汇演中荣获“学员表演优秀奖”。这个奖励使我更加充满信心,同时也让我明白,这仅仅是刚刚起步,未来需要加倍努力才能真正走上艺术之路。
《红楼梦》饰贾宝玉
《红楼梦》不仅是我成长的契机,还为我带来了更多缘分,其中之一就是与前辈艺术家周宝奎老师的相遇。她作为前辈艺术家,不仅在初次相遇时给予了我鼓励,还在表演艺术的指导和教益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在排演《碧玉簪》中,周老师的一丝不苟和创作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也教会了我角色创作所需的深入钻研和不懈努力。此外,与恩师徐玉兰的结缘也跟周老师有着密切的关系。
1983年,上海电视台录制《红楼梦》全剧时徐玉兰老师把场
随后,在众多贵人的帮助下,我有幸成为了恩师徐玉兰老师的弟子,正式加入了“徐派”。从那时起,老师不仅在表演方面给予我关怀和指导,还在生活中给予了我许多支持。特别是进入红楼团后,参与《红楼梦》《神王恋》《追鱼》《长乐宫》《西施归越》《西厢记》等作品的排演,让我进步迅速。我在心底发誓,绝不辜负老师的培养,将永远传承和发扬“徐派”艺术,这是我一生的使命。
《西厢记》
饰张珙
3D电影《西厢记》
饰张珙
《西园记》
饰张继华
《梁山伯与祝英台》
饰梁山伯
虽然我在早期艺术道路上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困难,但回首前辈艺术家们的生活和艺术经历,我明白了傲雪凌霜的梅花绽放枝头需要经历“风刀霜剑”的锤炼。就如同傅全香老师所说:“坎坷前面才是美景。”不畏艰险,这不也恰是“梅花奖”的精神内核吗?
二
1998年,上海越剧院创排了《舞台姐妹》,这是我艺术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作品。也正是因为这一部作品,我获得第1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事实上,这部作品并不是为了争奖项而创作的,而是出自上海越剧院对越剧人自身故事的真挚渴望。正如导演所言:“这是一首越剧人自己弹唱的歌谣,生命如歌!”或许正是因为这份纯真质朴的初心,才最终成就了这部作品。
《舞台姐妹》(1998)
钱惠丽饰邢月红
单仰萍饰竺春花
在《舞台姐妹》中饰演的邢月红这一人物,成为我表演创作历程中一个重要的角色。一开始,我并不太喜欢这个角色,因为我之前主要学习的是小生行当,对于突然要扮演一个女性角色,我感到有些迷茫,甚至连月红怎么走路也不会了。然而,在导演的激发和指导下,我逐渐对这一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开始喜欢上这个天性纯善、让人疼爱但也令人牵挂的女性。
剧中月红因为有了钱,慕虚荣,贪享受,轻率的决定让她一时陷入了人生的悲剧。命运的嘲弄是悲惨的,婚后不幸,蒙冤受屈、背离舞台……这些悲剧命运探求其自身原因就在于她过分的虚荣,过分的草率,过分的脆弱。每当命运中出现诱惑与压力时,她总是显得那么的软弱,那么的轻率,那么的可怜。毫无疑问,她不是一个坏女人,而是一个悲剧人物,这些内在丰富的情感也激励着我去完成好这个角色的塑造。
老艺术家和明星版越剧《舞台姐妹情》(2013)
饰邢月红
这个角色并不容易把握,从唱腔到表演都充满了挑战。以月红的唱腔为例,如何选择合适的流派,如何润腔,如何完成声音性别的区分,以及如何把握好角色的情感和表现,其实都是当时让我头疼的难题。在角色塑造方面,除了要跨行当塑造月红这个让人怜爱的女性角色,还要在“戏中戏”中完成小生梁山伯的表演,不时需要跳进跳出灵活切换角色,而在“化缘”一场中又融合丑行的表演元素,必须精准捕捉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另外,从贫苦的山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以及时代的变迁在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成长与蜕变,都需要用心去探索和表现,这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部分。可以说,在表演方面,无论是传统行当界限的打破和糅合,还是塑造人物时心理现实主义手段的运用,通过这个戏的排演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光阴似箭,一晃眼25年过去了,我也退休了。然而令我感到幸运的是,2023年学生们重新排演并上演了这部让我获得“梅花奖”的作品的青春版,呈现了一场充满青春活力的演出。或许这正是一种缘分,也是在庆祝“梅花奖”40周年之际,让我看到作品艺术生命的延续。
指导青春版《舞台姐妹》
“旋转的舞台,动荡的人生”。剧中“台中台”的舞台设计寓意着早期越剧先辈们起起落落、坎坎坷坷的生命经历,但越剧人的拼搏精神依然历久弥新。“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这是《舞台姐妹》中父亲临终前对女儿和爱徒的教诲。无论过去还是当下,这是表演艺术工作者应铭记在心的箴言。
三
“梅花奖”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一股激励的精神力量。这束荣耀的光芒不仅照亮了获奖者的前行之路,也为整个中国戏剧界燃起了明亮的希望之灯。这个重要的奖项激发着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艺术的本质,领悟梅花的精神品格,从而更加努力地传承和发扬前辈艺术家们出色的表演艺术。
《韩非子》
饰韩非子
《双飞翼》
饰李商隐
当然,在演艺道路上,勇于创新和突破也是一个表演者应该要有的勇气和信念。因为没有创新,艺术将难以前进,表演可能会陷入固化的境地。因此,近年来,我也在积极尝试一系列新作品,如《韩非子》《双飞翼》和《甄嬛》(下)等,希望不要固步自封,在自己的表演艺术上能有所突破。然而,对于创新而言,我坚信应该建立在艺术传承的坚实基础之上。如果我们无法传承好传统,就难以有所创新和发展。此外,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观众的存在,因为如果观众无法理解和欣赏你的艺术创新,就难以称之为成功,你的创新就是失败的。所以无论是我一直提倡的“一戏一格”,还是“揉碎了再创造”,都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才能真正做到“守正创新”。
《甄嬛》(下)
饰玄凌
“梅花香自苦寒来”,它的寓意和内涵也不断在提醒着我们:淡忘名利,熔铸品格,传承艺术。努力践行了,便是对“梅花奖”的最好致敬和回馈。
2023年,中国戏剧梅花奖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它的精神品格仍然焕发着生命力。艺术之路永无止境,我们应该深刻领悟“梅花奖”的内在精神,超越名利,熔铸坚韧不拔的品格,用艺术的火焰点亮前行之路。未来,我们期待“梅花奖”的精神继续引领中国戏剧前进,激励更多杰出的戏剧作品崭露头角,为中国文化的辉煌写下新的篇章。再次衷心祝贺“梅花奖”创办40周年,期盼它继续在中国戏剧史上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
本栏往期回顾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郝世超 | 筑梦氍毹 感恩梨园——梅花奖让我踏上了新的艺术旅程
邵志庆 | 梅花绽放四十载,春色满园朵朵香——我与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半生缘”
张培培 | 用热爱和敬仰,点亮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那一朵梅花
责任编辑 罗松
设计制作 孙竹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